哭丧是中国民间传统丧葬礼仪的一大特色。
发布时间:2024-08-06

哭丧一方面表达失去亲人的悲伤之情;另一方面以哭声来向近邻的亲人报知丧事。这是丧仪中“人情味”最与儒家理念相契合的,在先秦丧礼中就已经出现了与“哭丧”程序有关的规定,而在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民间哭丧在内容上也产生了其特色。




从程序上来说,民间丧仪与儒家丧仪一样,每一仪式都有哭丧的场面,多的可达数次,而尤以出殡时的哭丧最受重视。按民间习俗,出殡时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的“唱哭”,否则即被视为不孝。此外,哭的音量大小也全关重要,如果哪家家中有人去世时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会在方圆数十里被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的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惯用之于法。



从形式上来看,民间的丧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二是“套头”;三为“经”。

散哭的特点是随心,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没有什么限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对象一般以哭丈夫、哭娘、哭由自己带大的后辈为主。

套头则有内容的限制,主要有“报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十苦恼”“十二只药方”等。“报娘恩”和“十二个寻娘”专用于哭娘;“十二月花名”主要哭和死者关系不很密切的人,如哭舅妈等;“十苦恼”则各个对象都可用。哭的时候,无非是哭讲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处;“十二只药方”则是针对病死之人而哭。



经是结合丧葬仪式而唱的,这个种类就多了。

病人断气,由女儿或媳妇哭“断气经”;替死者穿衣鞋时,由女儿或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寿鞋经”。哭时眼泪不能掉在死者身上,认为阎罗王看见死者身上有泪痕,要拒之门外,使死者在阴间无处安身,受无边之苦。“着衣经”须在涨潮时哭唱,因为“涨”字有攒积家财的意思。死者家属选择这个时候哭,是希望他家的家业能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

如果死者为女性,女儿还须给母亲唱“梳头歌”。梳过头,给死者戴帽子时,女儿或媳妇又要哭“帽儿经”。“帽儿经”的意思大致是:做帽子用什么料,做得如何漂亮,戴到阴间如何光彩等。

入殓时,会唱的子女和亲眷都要唱“哭丧歌”,根据各自的身份和与死者的关系哭唱不同内容的歌,以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哭者大都以妇女为主。盖棺后,由女儿或媳妇哭唱“寿材经”、‘热材经”。

出殡这天一清早,长房媳妇又要哭“开大门”。所谓“开大门”,又叫“开地狱门”,或叫“开十八扇地狱门”。民间认为,人死了要打入阴间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死者要陷地狱,在阴间受罪。出殡的时候女儿或媳妇哭唱“出材经”。

回来后,又要唱“床祀经”;接煞时,烧亭子要唱“亭子经”,让死者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烧箍囤时哭“箍囤经”,届时在箍囤里放上锡箔和纸钱,让死者在阴间吃不光用不完。设灵台时,再由媳妇或女儿唱“灵台经”。


如果您对永乐青山墓园还有什么不了解都可以拨打我们24小时服务电话024-6668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