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天道。舆,地道。堪舆即风水。中华文明早期归宿选址有着朴素的实用性。一是选择高地,防潮、防水。二是选择地广之处以涵养心性。此外没有其他的目的,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如何选择。
直到东汉死亡意识觉醒,人们开始重视墓地的选择,并形成了很多理论做指导,甚至还和子孙未来的吉凶祸福扯上关系。以后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堪舆,将堪舆与国家社稷联系到一起,将堪舆与忠孝礼仪文化联系到一起,于是堪舆就成了古代社会的显学。
古人堪舆中融入更多的是自己被美好事物的主观想象,赋予了更多的葬礼以外的意思,总的来说堪舆之术还是来自于生活。古人的价值观与今人有很大差距,今人也很难从古人的社会背景出发去理解堪舆。所以强叔总结古人的堪舆内容,大家就当听故事,不要当做生活行为的指导准则。
逝者因何对后世影响这样的巨大,堪舆师的理论依据是“生气”。那何为“生气”?“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东晋郭璞首创“风水”之说,“生气”之说。“生气”就是与墓穴主人沟通的桥梁,是风水影响万物的根基。依据郭璞的理论好的墓穴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
龙脉。“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乘生气,山有起伏连绵、逶迤曲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是吉地,则可以称为龙脉。郭璞的“生气”理论玄之又玄,很难让现代人接受,但若按上述标准找到的山脉地形来看环境还真挺好,山石气势雄伟。若山上植被保护的很好,按现代人观点看,那还真是风水宝地。
砂环。能藏风得水,便能聚集生气,此为吉。龙脉势态奔放,砂要形态势止。龙连绵起伏,横亘千里,砂要龙虎环抱,保卫墓穴安宁。龙为君道,砂为臣道,无砂龙失应,无龙砂无主。这是古人对小环境的要求,按现代人的理解应该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大山中找一个比较安静避风的小山坡。墓穴的左右要有小山环绕,这些小山便称为砂,也是后世堪舆师口中的“左青龙,右白虎”。
水抱。风水之法,得水才为上,气称风则散,遇水则止。藏风得水之地更是大吉之地。水有形,曲水为佳,取“回龙”环抱之意。生气遇曲水环绕则汇聚,遇直水,则气随水散千里。
明堂。是生气汇聚之地。因此明堂要求开阔,整洁,地势相对平缓。大明堂是水流汇合处,中明堂是青龙白虎环抱之处,小明堂在“窝”,“钳”,“乳”,“突”雨水分流处,三明堂皆开阔、整洁更是吉中大吉。明堂是决定点穴成败。
我国国土辽阔,山水有殊,情况各异,但吉地选址依然遵循上述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文明在死亡归宿选址的堪舆中充满了对世界最朴素的认知,今人看来甚至是迷信,但不可否认遵照古人的方法依然可以找到环境优美的地势绝佳的宝地。寻龙点穴,也并非一定要高山大川,大开大合,气象万千,而是以逝者的灵魂与后世的昌盛为标准。只要寻找到生气行止之地,便是能汇聚山河的吉壤之所,令逝者安息,子孙安宁,灵魂得到归宿。